明显的古人类活动面在重庆巫山龙骨坡破土而出、西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大型地面房址在四川阿坝显露真容、重庆地区顶级规模的北宋中晚期官员家族墓群在重庆荣昌发掘完成、宋元山城防御体系唯一“孤岛”型城池在重庆忠县被发掘出土……1月11日,经过专家们的综合评审,2024年度川渝地区十大考古发现榜单在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式出炉。包括四川马尔康孔龙村遗址、重庆江津梧桐土遗址、四川眉山花碑地…
“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,在西部形成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增长极。”2020年1月3日,习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出重大部署。5年来,川渝两省市用改革破题,共绘成渝协同发展新图景。2024年,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预计会增长到8.6万亿元。 产业生态共生共赢 西部(重庆)科学城凤栖湖畔的金凤实验室内,病理大数据中心的数据实时更新,反映着实验室紧张而忙碌…
1月10日,重庆市商务委、四川省商务厅在北京签署了《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发展合作协议》,加速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相通、产业相融、创新相促、规则相联。市商务委相关负责的人介绍,早在2022年,中央、国务院就出台《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》,明白准确地提出鼓励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,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,优先开展区域…
1月9日上午,北京西长安街11号,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“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有关情况”新闻发布会现场座无虚席,超过40家媒体的记者早早来到现场架起长枪短炮。 一路风雨兼程,一路澎湃前行。作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,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走过五年历程,进入积厚成势、整体跃升新阶段。 站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,各路媒体对双城经济圈建设充满好奇与期待。 有的…
1月9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“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年来有关情况”新闻发布会。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陈亚军,重庆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陈新武,四川省副省长李文清,成都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曹俊杰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。 发布会上,陈亚军表示,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,5年来,国家相关部门与川渝两地一道,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,…
广袤西部,重庆、成都“双星”闪耀! 5年来,平均两天实施一个重点项目,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由不足6.3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预计8.6万亿元,占西部地区比重已超30%…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9日举行发布会,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5年来的成绩单:从开局起步到整体成势,5年来实施共建重点项目806个,在全国的经济份额占比由6.3%提升至6.5%以上,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…
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(新闻联播):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(1月9日)举行新闻发布会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重庆市、四川省等单位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关情况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经过五年的建设,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能级和总实力持续提升。 从经济总量看,五年前,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不足6.3万亿元,2024年预计会增长至约8.6万亿元,五年迈上2个万亿元台阶,占全国比重从约6.3%提高到6…
2024年12月24日,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,流经四川省达州市和重庆市梁平区的铜钵河成功入选。 作为川渝跨界共界河流,铜钵河从昔日的臭水沟蝶变为全国美丽河湖,是川渝两地打破区域界限,共创联动机制,交出的跨界河流治理优异答卷。 川渝共处长江上游,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推进,两地在生态领域的合作已从初期的工作机制探索,上升到协同立法、一体推进的高度与深度。…
地处西南腹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,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、产业基础最雄厚、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最强、市场空间最广阔、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。 2020年1月,习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,研究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。2024年4月,习在重庆考察时表示,重庆、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,不断的提高发展能级,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“双城记”。 5年来,四川、重庆携手加快建设具…
巴蜀山高,川渝水长。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,习亲自谋划、亲自部署、亲自推动。5年来,重庆、四川两地使命如炬,同题共答、同频共振。 2020年1月,习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:“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,在西部形成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增长极。”2023年7月,习在四川考察时强调:“要坚持‘川渝一盘棋’,加强成渝区域…
跨区域组建基层宣讲队伍2000余支,联合编创宣讲作品6000余部,协同开展宣讲活动3万余场次;开展“川渝村晚”“跨区马拉松”“川渝龙舟赛”等群众性文化活动8000余场次…… 2024年以来,川渝CP强强联合,率先以“跨省共建”模式,联合开展“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”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,创新打造川渝文明实践“一廊四带”,协…
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 川渝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61项
川渝已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61项,共享大型仪器设施1.3万余台(套),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节能辅助驾驶系统等一批创新成果实现应用,重大装备制造跻身全国第一方阵,国产大飞机的机头在这里制造,“华龙一号”等核电技术在这里研发,“翼龙”“双尾蝎”等工业无人机在这里形成完整产业链,北斗芯片等空天信息产业表现强劲 “想象一下,四川天府新区的某企业…